找到相关内容220篇,用时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成唯识论概观

    什么呢?   (10)染净证:心生染净诸法,是因为心受染净法的熏习,并含藏其种子,除了阿赖耶识谁能作为染净心呢?   八段十门(即八段中包含着十门)   (1)自相门:是阿赖耶识,具能藏、所...得唯识,分破执、显理、释难、行果四个方面,下面依次介绍:(一)破执:唯识学所要破的是我法二执。为什么先要破执呢?一、二执是众生生死根本,凡夫由二执起二障,造作诸恶业,以致招感苦果。二、众生由于执我执法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641942.html
  • 摄大乘论发微

    阿赖耶识。   7、灭尽定证:灭尽定识不离身,是经教中所说,这见识是什么呢?假如认为是意识,那是不能成立的。如果有意识,必然有与之相应的心所,既然有意识和心所,怎么能称为灭尽定呢?再说灭尽定中所灭的...论释论分歧最为突出的几点。在玄奘与真谛翻译的其他经论中,对于法相唯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,都有着不同的说法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差别呢?考唯识学自世亲大成后,就出现了分流时期,十大论师异说纷起,各尽其美,像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841945.html
  • 《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》序

    微细的妄念,就是法相宗五遍行心所的“意”,如水一样不停地流。平时人都不能见,因为它流得快。须入金刚喻定才能见它流动。   ★10 问: 什么是见、定,行  答: 见是见性,空悲...都不可得的心,即证悟妙心。心中心法是大圆满法中的精髓,是中心的中心,是借假心打开真心,彻显妙心的无上。   ★17 问: 修心中心法讲不讲成佛资粮若讲,的是什么  答: 成佛的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642346.html
  • 铃木大拙著:禅学随笔(四)

    天然行为中,有著神圣成份,是不受人类的习俗与人为的虚伪所阻碍的。在这种不受约束中有著某种直接而新鲜的东西,显示著神圣的自由与创造性。自然从不思虑;它直接从其自心中发出行动──不论这自心的意义是什么。...沩山之所以没有为香严‘说却’那‘一句’,并不是因为他想用什么特别的办法来教育他的弟子。因为,即使他想为他心爱的弟子做点什么,他也无能为力。如果他告诉他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2242833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发微

    的过程。这识体如果以为是六识,可是,有情将死时,身心极为昏昧,六识都不现行了。所以,必然有阿赖耶识。   7、灭尽定证:灭尽定识不离身,是经教中所说,这见识是什么呢?假如认为是意识,那是不能成立的...所译本论释论分歧最为突出的几点。在玄奘与真谛翻译的其他经论中,对于法相唯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,都有着不同的说法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差别呢?考唯识学自世亲大成后,就出现了分流时期,十大论师异说纷起,各尽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3543922.html
  • 冈波巴四法概说

    第二个要点“法入道”就是发菩提心。 菩提心到底是什么呢?菩提心有两种。一种是世俗菩提心,世俗菩提心也就是我们初学佛法的人所修持的发心。首先要有一种清净的动机,再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来修法。这就是世俗...一个新的机遇、新的时机到了。 为什么佛法的功德一定够能显现出来,一定能够增长?是因为我们所有众生心续当中本来就具有成佛的种子。佛性是本来存在的。这个于所有众生都平等的宝藏是本来具有的。但是,就各个众生...

    堪布卡塔仁波切讲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0443982.html
  • 沈家桢著:《金刚经》的研究(2)

    须菩提“于意云何?可以身相见如来不?”佛陀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?身相究是什么?要解答这个问题,我得先说明一下,在大乘佛法中有法身佛、报身佛、应身佛(或应化身佛),所谓佛的三身的说法。这种说法,原是为了...这不但有人我之分,而且有好坏相对的比较,所以也是著相。还有一点我要强调的,如果你说我心中空空如也,什么都没有,这样你也著了相,著了空相啊!这个著有和著空虽然很难懂,但非常重要。   普通我们讲著相,大都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444332.html
  • 沈家桢著:《金刚经》的研究(4)

      各位也许会问,还有三处“福德”,及二处“功德”是什么呢?这二处“功德”,一是佛说他自己曾供养了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佛,供养诸佛,是有极大功德。一是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,佛也说有功德,但...如不信,不妨试一试,随时留意!看您是不是能够“悲己”,这是一个很好的修行办法。   悲人   什么叫“悲人”呢?悲人就是悲悯对方。各位,这里我想强调一点:一般所谓的“人”,往往是只人类。不错,人类的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544334.html
  • 关于佛教形而上学——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之五

    不是通过分析思想(pensee analytique)而理解。   让—弗朗索瓦——你说的空是什么?它是不是无(neant)?   马蒂厄——“空”的概念使某些人困惑,甚至能使他们恐惧。他们认为什么也...谈话中提到的所有这些心理行为和心理技能的人类条件,这两者的核心是什么?   马蒂厄——我不能不在此引述安德烈·米戈的话,我觉得,他在他的著作《佛陀》中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。   “人们为明白佛教是一种...

    陆无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3244610.html
  •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(1)

    某种事物命名时,总有个东西存在,因此能为“它”取名,但是提到自我的时候,自我在哪里,而它又是什么呢?  仔细考量一下,我们就会了解:当我们说“我”的时候,连自己也不清楚“我”的是什么。有时候,我们一边说“我”,一边手指着自己的胸部,标示“我”就住在这个肋骨笼中。如果有人踩到了我们的脚,我们会说:“你踩得我好痛!”——“我”又变到脚趾上去了。这表示我们对于“我”到底是什么并不确定,同时,“我”并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1044852.html